梁天樞聖經地圖
38 書圖十一 038 利未人的城和十二個支派的地業
〈書圖十一〉利未人的城和十二個支派的地業
利未是一個很特出的支派,經文中所常提到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,都不包括此一支派在內,其原因如下:流便犯罪失長子名分之後,利未和西緬因他倆在示劍的暴行而都被雅各咒詛,同樣都失去了長子的繼承權。但是利未的後代,在西乃山曠野拜金牛犢的事件上,表現了對神的忠誠(
出32:1-29
),因此蒙神特別的賞賜,就是給他們一個特殊而且又尊貴的身分。在
民3:12-13,41
中耶和華曉諭摩西說:「我從以色列人中揀選了利未人,代替一切頭生的;利未人要歸我,因為凡頭生的是我的。」(參
出13:1-2
;
民18:6
)這些經文都已確定了利未人是被選來代替所有以色列人的長子,作為活的祭物在會幕中事奉神(
民3:12;8:14-16
)。事奉神的職務有兩大類,一種是祭司,一種是其他事務。如此使得以色列全民成為一個事奉神的民族。
他們所分配到居住的地方,是分散在以色列各支派的領土之內,而且是互相不連接的四十八座城。經文中雖然一再地說「利未人在他弟兄中無分無業」(見
申10:9;18:1
),但又說要「給城邑居住」,似有矛盾之處。其實他們有的只是「居住權」而已,並無「所有權」,而且按
民35:2-5
及
民35:4-5
兩處所規定的,其所能使用的面積甚小。利未人在兩次數點人口時,方法也與其他支派不同;其他的支派都是計算二十歲以上的男丁(戰士),利未支派則是一個月以上的男丁。在兩次數點人口時,利未人各為22,000及 23,000人,如平均分配於四十八座城,每座城中的老小僅只四百八十人而已。利未人的責任是事奉神和教導人民,據
民4:34-35
記載,只有三十至五十歲間的人才可任職;如以四分一計算,能事奉的約只有5750人,平均每座城僅只分配到一百二十人而已。又如分配給六十萬人,平均在104人中才有一位可以事奉的利未人。
利未人的城中有六座是「逃城」(
申4:42
),功用是暫收容無心殺了人的逃犯。在河東有比悉、拉末和哥蘭等三座(
申4:43
;
書20:8
),在河西有基低斯、示劍和希伯崙(
書20:7
)等三座。
四十八座城約是每支派各四座,按利未人的宗族又分為四組。利未人城的名單在經文中有兩次記載,分別在
書21:13-41
及
代上6:57-81
,另尚有分地時之城名等,併列如下。
利未人之城(聖經版本係用和合本)
一、逃城
1. 拿弗他利支派:基低斯(
書20:7
)
2. 以法蓮支派:示劍(
書20:7
)
3. 猶大支派:希伯崙(
書20:7
)
4. 流便支派:比悉(
申4:43
;
書20:8
)
5. 迦得支派:拉末(
申4:43
;
書20:8
)
6. 瑪拿西支派: 哥蘭 (
申4:43
;
書20:8
)
二、哥轄族祭司亞倫的子孫(
書21:4
;
代上6:55-60
)
(排列方法說明:前者為
書21:9-20
中之城名,接著是
代上6:57-81
,最後是分地時之城名)
猶大和西緬(
書21:13-16
;
代上6:57-59
)
1. 希伯崙 希伯崙 基列亞巴(
書21:11
)
2. 立拿 立拿 立拿
3. 雅提珥 雅提珥 雅提珥
4. 以實提莫 以實提莫 以實提莫
5. 何崙 希崙 何崙(
書15:51
)
6. 底璧 底璧 底璧
7. 亞因 亞珊 亞因(
書15:32
)
8. 淤他 (淤他) 淤他(
書15:55
)
9. 伯示麥 伯示麥 (無,位置不明)
便雅憫(
書21:17-18
;
代上6:60
)
10. 基遍 (基遍) 基遍(
書18:25
)
11. 迦巴 迦巴 迦巴
12. 亞拿突 亞拿突 (無)
13. 亞勒們 阿勒篾 (無)
三、哥轄族其餘的子孫(非祭司)
以法蓮(
書21:21-22
;
代上6:67-68
)
14. 示劍 示劍 示劍
15. 基色 基色 基色
16. 基伯先 約緬 (無)
17. 伯和崙 伯和崙 伯和崙
但(
書21:23-24
;
代上6:69
)
18. 伊利提基 (伊利提基) 伊利提基(
書19:44
)
19. 基比頓 (基比頓) 基比頓(
書19:44
)
20. 亞雅崙 亞雅崙 亞雅崙
21. 迦特臨門 迦特臨門 迦特臨門
瑪拿西(西)(
書21:25
;
代上6:70
)
22. 他納 亞乃 他納(
書17:11
)
23. 迦特臨門 比連 以伯蓮(
書17:11
)
四、革順的子孫(
書21:6
;
代上6:62
)
瑪拿西(東)(
書21:27
;
代上6:71
)
24. 哥蘭 哥蘭 哥蘭
25. 比施提拉 亞斯他錄 亞斯他錄(
書13:31
)
以薩迦(
書21:28-29
;
代上6:72-73
)
26. 基善 基低斯 基善(
書19:20
)
27. 大比拉 大比拉 拉璧(
書19:20
)
28. 耶末 拉末 利篾(
書19:21
)
29. 隱干寧 亞年 隱干寧(
書19:21
)
亞設(
書21:30-31
;
代上6:74-75
)
30. 米沙勒 瑪沙 米沙勒(
書19:26
)
31. 押頓 押頓 義伯崙(
書19:28
)
32. 黑甲 戶割 黑甲(
書19:25
)
33. 利合 利合 利合(
書19:28
)
拿弗他利(
書21:32
;
代上6:76
)
34. 基低斯 基低斯 基低斯
35. 哈末多珥 哈們 哈末(
書19:35
)
36. 加珥坦 基列亭 (無)
五、米拉利的子孫(
書21:7
;
代上6:63
)
西布倫(
書21:34-35
;
代上6:77
)
37. 約念 (約念) 約念(
書19:11
)
38. 加珥他 (加他) 加他(
書19:15
)
39. 丁拿 臨摩挪 臨門(
書19:13
)
40. 拿哈拉 他泊 拿哈拉(
書19:15
)
流便(
書21:36-37
;
代上6:78-79
)
41. 比悉 比悉 比悉
42. 雅雜 雅哈撒 雅雜(
書13:18
)
43. 基底莫 基底莫 基底莫
44. 米法押 米法押 米法押
迦得(
書21:38-39
;
代上6:80-81
)
45. 拉末 拉末 拉末
46. 瑪哈念 瑪哈念 瑪哈念
47. 希實本 希實本 希實本
48. 雅謝 雅謝 雅謝
註:
1. 以上所列部分的城有兩個至三個不同的名字,為易於分辨,在書圖十一中皆以
書21:13-41
之城名為準。另以 [ ] 表示
代上6:57-81
中的城名,以( )表示分地時的城名,以資區別。
2. 尚有三個問題探討如下:
A.
書21:13-41
中列出完整四十八座利未城的名字;但是在
代上6:57-81
中,則只列出四十二座城。
B.
代上6:57-81
中唯獨缺但支派之利未城。
C.
代上6:57-81
中以法蓮支派中有六座利未城。
現將各種中英版本的(
書21:21-24
等四節),與(
代上6:67-69
等三節)相核對,就可發現
代上6:68-69
兩節之間,遺漏了
書21:23
一節中的文字。現試改正如下:
「
代上6:66
哥轄族中有幾家在以法蓮支派的地中也得了城邑,
代上6:67
在以法蓮山地得了逃城示劍與其郊野,又得了基色與其郊野,
代上6:68
約緬與其郊野,伯和崙與其郊野,(同
書21:23
又從但支派的地業中,給了他們伊利提基和屬城的郊野,基比頓和屬城的郊野,)
代上6:69
亞雅崙與其郊野,迦特臨門與其郊野。」
如此則補足了十二個支派,以及遺漏的伊利提基和基比頓兩座城;也更正了無但支派、以法蓮支派中卻有六座利未城的問題。
將約書亞記與歷代志上兩相對應的經節比較如下(也可與NIV相比較):
(1)
代上6:59
中漏列
書21:16
中的「淤他」。
(2)
代上6:60
中漏列
書21:17
中的「基遍」。
(3)
代上6:77
中漏列
書21:34
中的「約念」和「加珥他」
如此一來,遺漏的六座城都全找到了;以法蓮支派有六座城,和漏列但支派的問題全都得以更正。
另有兩座城難以分辨所屬支派:
A. 希實本在分地的經文中(
書13:17,21,26-27
),皆是分給流便支派;但是在給利未的名單中,卻是屬於迦得支派所有。目前尚無法解釋,但在地圖中都繪在流便支派之境內。
B. 在所能見到的中英文之各種版本中,示劍都是繪在瑪拿西支派的境內。其原因是在分地的名單中,示劍只見於經文(
書17:7
)一處,而該節語意甚難解釋,很難分辨示劍究竟屬何支派。但是在利未城之兩處名單
書21:21
及
代上6:67
中,均明確地說明示劍是以法蓮支派的產業。故將示劍都繪在以法蓮支派的領土之內,此一見解應屬正確。